正在阅读:茨营 发展产业“造血”扶贫
分享文章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文章 / 社会万象 / 正文
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茨营 发展产业“造血”扶贫

转载 管理员22020/05/17 20:02:34 发布 IP属地:未知 来源:曲靖日报 作者: 53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

杨家村松茸基地。

杨家村松茸基地。

本报特约记者段琼会 通讯员王倩文/图

走进麒麟区茨营镇杨家村松茸基地,一排排大棚整齐有序,基地内工人们忙着消毒、浇水、浸料、施肥,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一派繁忙。

基地负责人汪祥威介绍:“姬松茸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,大棚安装等硬件设施都已建成,即将转入松茸种植。基地工人基本都是附近的村民,工人既能照顾家,企业也少了食宿等用工成本。”镇扶贫干部杨永发介绍说:“以前,这里的村民世代种包谷、洋芋,产量不高经济价值低。通过流转土地,村民每亩地不仅有1000多元的租金,而且腾出手来到基地务工,又挣了工资,收入比以前翻了个倍。”

茨营镇推进土地流转、建立产业基地、外出务工、消费扶贫等措施,拓宽农户脱贫致富渠道。引导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、流转土地或土地入股等方式,增加资产性收入。在杨家村委会投资600余万元,建成占地128.6亩的食用菌扶贫大棚113个。“我今年承包的4个大棚,现已陆续种植,估计10月就有6至7万元的收入,除了管理好我自己的松茸外,剩余时间又去基地打零工,今年脱贫有希望了。”贫困户余建书信心满满地说。杨家村村主任韩建华介绍:“大棚优先由村建档立卡户承包认领,以劳务入股,按劳取酬,承包户实行订单种植,每户农户负责管理经营一个大棚,每户每棚年收入近2万元,松茸不仅可销往国内外,还可以延升农产品产业链、提高附加值,拓宽贫困户的致富路子,目前,已有39户贫困户承包80个大棚。”

该镇运用就业扶贫党群服务中心,发挥外出务工全国人大代表的作用,村企对农户实行订单培训、全程护送,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与劳务输出,有序转移劳动力。同时,引导本地企业、合作社优先招用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地务工。杨家村委会贫困户吕小亮因腿上有伤,外出务工困难,村上安排他到松茸基地做工,每天有70元收入。目前,全镇贫困人口精准就业467户763人,其中,区内及本地务工292户400人,区外市内24户28人,市外省内98户115人,省外务工157户220人。

该镇通过“消费扶贫”等方式,将建档立卡户的农特产品优先统购统销,目前已签订20万元供销合同。“去年我种了2亩多包谷,驻村扶贫干部来我家走访时告诉我把吃不完的包谷卖掉点,过了两天,他们就带着商户到我家收购了2000多公斤,价格比我了解的市场价略高。现在的扶贫政策那么好,东西不怕卖不出去,就怕种不出来!”茨营镇杨家村贫困户肖德才说。今年,杨家村依托村级合作社为贫困户搭建产销渠道,以高于市场10%的价格累计为贫困户销售青蚕豆1.3吨、玉米8.4吨、蔬菜400余公斤,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,将“输血扶贫”转变为“造血扶贫”。

编辑:钱品瑞


已有0人点赞

自定义html广告位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

专题

查看更多